企業最主要的競爭關鍵來自於誰擁有更好、更新的知識,我們也常說” 知識成爲企業現在唯一的資產 “。因此,如何來體現公司的競爭力?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誰能創造更新的知識。所以,今天我要跟大家來分享,透過梅迪奇效應進行知識創新。很多人認爲知識管理就是把最厲害的知識儲存起來,但是,把最厲害的知識儲存起來,只是知識管理最底層的概念,那知識管理是什麼呢?知識管理是指我們在組織裡面最厲害的知識,透過彼此的知識分享而造成知識碰撞,因此產生知識創新。
所以我們說「最好的知識不是學來,而是創作來的」,也就是透過跨部門、跨界的交流與分享,得到屬於我們的最好知識。

如果沒有透過跨界的撞擊得到知識創新,那就應該跟梅迪奇家族學習。
去過意大利的人應該都到過佛羅倫斯,去過的人都知道這城市在歷史上有著特殊位置—文藝復興起點。為何文藝復興會發生在佛羅倫斯?主要是因爲有一個「梅迪奇家族」在十六世紀,梅迪奇家族在佛羅倫斯是銀行家,因爲他們很有錢,所以提供了家園、環境,讓當時全歐洲厲害的人,包含一些思想家、工匠和藝術家都來到佛羅倫斯,在這個地方跨界交流,也因爲這種跨界的交流而創造非常多新知識。這種大量的創造,引發了文藝復興,也改變了幾千年的文明。

透過梅迪奇的思維概念,提供大家一個必須知道的謬誤跟三個知識創新的方法,

第一個謬誤是「聯想影響創意」,很多人會透過聯想的方式,進行創意的發想,事實上,從梅迪奇效應的概念來說,聯想會影響創意,爲什麼呢?因爲聯想是在所知道的領域範疇做創新與創意。因此很難跳脫你原本的框架,做出好的創新,只會有一些還算得上小改善動作,這樣的創新力是不足的。所以好的創意不能只靠聯想的方式。

第一個梅迪奇的創意法,「打破聯想」的方式,因爲聯想會影響我們發想創意。因此如何去打破大家用聯想的方式來進行創意,或者怎麼樣能跨出自己的知識範疇,這邊提出三個方式:
第一個方式「跟不同文化的人交往」,這邊談到跟不同文化的人交往,不一定是指相異的國家,可能是不同領域的人,例如:你常年可能主要在服務領域,因此可以找一個在製造領域或是科技領域的人固定交流。

第二個方式「用不同的方式學習」,過去可能透過看書、上課作為學習方式,但有最好能偶爾改變另一種形式,例如:藉由戶外的探險、海外的旅行,甚至到廟裡或教堂學習。

第三個是「扭轉假設」,因爲人是習慣動物,所以做任何事情都會用舊有的方式來看待同樣事物,例如:杯子對我們而言是拿來喝水的,事實上,如果你改變假設的話,杯子就一定要拿來喝水嗎?如果你刻意思考,相信杯子可能有超過一百種功能。

第二個梅迪奇的創意法,「透過碰撞來提高創意」有三個方式:
首先是「刻意營造環境」,這個部分可以從兩個角度來看,分別是硬體與軟體,
所謂硬體的角度是可以從工作的環境改變,物理地接觸更多不一樣的訊息。第二個軟體的角度是接觸不同的人做改變,可能你過去固定跟某一些人互動交朋友,但是你最好刻意每個月交一個新的朋友,透過環境來讓你更有相像。

第二個方式是「刻意新元素」,要提高自身的創造能力,就要收集多一些新的元素,比如說,平常可以多吸取一些跟你平常讀的書籍或媒體所沒有接觸的知識,譬如你可能是讀一些商業的書,偶爾就能看關於科普或文學類的書,這會大大提高創想的方式與能力。

第三個方式「有意識的生活」,人是種慣性的動物,固定的模式會自動的回到自己的習慣領域,然後用舊的方法,得到同樣的結果。

第三個梅迪奇的創意法,「如何獲得更多靈感」的三個方法:
第一個方式是「跟不同職能的人共事」,也就是你可以在組織裡跟不同的人一起工作,可以獲得很多靈感,所以積極爭取跨部門的專案。

第二個方式是「多跟三教九流互動」,如果你跟不同領域和階層的人互動,將會得到更多的靈感。

第三個方式是「刻意的跨界」,談到刻意跨界,我們都知道現在這個時代,很多都是跨界打劫的情況,行業裡面的競爭者已經不算競爭者了,最主要競爭者可能來自別的領域,譬如說,從互聯網行業來跟金融行業打劫,或是從外賣行業來跟出行行業打劫,這個時代提供跨界的容易性,單看你願不願意刻意的跨界學習,也因爲跨界學習,你可以得到更多好的想法。

最後我以愛因斯坦的名言:「如果你企圖用同樣的方法得到不同的結果,你不是傻子就是瘋子。」這句話是在告訴我們,如果你沒有得到更多新的Input、新的想法和新的概念,卻想讓自己能比現在更好,這是不可能的。所以從今天起我們以梅迪奇的生活態度經驗我們的每一天!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Hank 林揚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